1手写感谢信背后的医患真情
“我对杨女士的感谢难以用文字表达!” 近日,福州国德老年医院中医馆收到了一封来自偏瘫患者汪爷爷的手写感谢信,字里行间满是对康复治疗师杨秋霞的感激之情,也让这份藏在诊疗细节里的温暖与责任,成为了医院践行“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的生动注脚。
2突发疾病改变生活轨迹
时间回溯到一年多前,汪爷爷的生活被一场突发疾病彻底改变。他出现左侧肢体无力症状,还伴随言语含糊、对答不流利、嗜睡等情况。紧急就医后,虽然病情得到初步控制,但出院后仍遗留了严重的后遗症,反应速度较以往明显迟钝。这些后遗症不仅让汪爷爷的生活无法自理,更渐渐消磨了他对生活的信心。为了寻求更专业的康复治疗,汪爷爷及家属经多方了解后,来到福州国德老年医院门诊,最终以“偏瘫”诊断入住,开启了新的康复征程。
3精准康复方案重燃希望
在这场漫长的康复路上,康复治疗师杨秋霞成了汪爷爷最信赖的“伙伴”。考虑到汪爷爷的具体情况,杨秋霞精准制定了康复方案:以电疗缓解肌肉紧张,用右侧肢体肌力训练平衡身体机能,再通过步态平衡训练、步行训练逐步恢复行走能力,层层递进帮汪爷爷改善肢体功能,重拾生活自理的底气。
4以患者需求为中心的温暖坚守
更让汪爷爷及家属感动的是,杨秋霞始终把患者需求放在首位。为了不耽误康复进度,她主动放弃周末休息时间,专程来院为汪爷爷治疗;每次训练前,她都会细心观察汪爷爷的体质状态与精神状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训练强度与方案 —— 当汪爷爷因训练疲劳产生抵触情绪时,她会耐心陪伴、轻声鼓励,用“再坚持一下,就能多走一步”的温暖话语帮他建立信心;当发现某类训练对肢体恢复效果不明显时,她会及时优化方案,确保每一次治疗都精准有效。
5专业与耐心浇灌康复之花
正是这份“不敷衍、不将就”的专业态度,以及“有温度、有耐心”的人文关怀,让汪爷爷的康复之路逐渐看到曙光——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治疗,汪爷爷左侧肢体的活动能力明显改善,言语表达也比以往流利了许多。而这份看得见的进步,也让汪爷爷深受感动,于是便有了开头那封饱含真情的感谢信。
6患者认可是前行动力
“患者的认可,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未来国德将继续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康复治疗的专业水平,鼓励医护人员用更贴心的服务、更专业的技术,帮助更多像汪爷爷这样的患者重获健康,回归幸福生活。而康复治疗师杨秋霞的故事,也将成为医院传递温暖、践行责任的一个缩影,激励着更多医护人员在岗位上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