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发生后,脑组织因缺血缺氧易出现损伤,患者常伴随肢体活动障碍、吞咽困难、认知功能减退等一系列问题。
早期规范的康复介入,能有效把握神经功能恢复的关键阶段,通过科学、系统的康复训练促进功能改善,为患者后续回归日常生活筑牢基础。若未能及时开展康复干预,不仅会增加功能恢复的难度,还可能对患者长期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两个月前,陈先生因脑梗死合并重症肺炎转入我院康复医学科。入院时,其病情较为严重,不仅持续发热、痰液量多,还因气管切开处于意识不清状态,同时存在吞咽功能障碍、肢体活动受限等问题,且留置了鼻饲管、导尿管与PICC管。

面对这一复杂病情,我院医护团队迅速行动,为陈先生制定并实施了系统性康复治疗方案。
团队协作
康复医师首先对陈先生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结合评估结果制定了针对性康复计划;
治疗师从被动关节活动训练入手,逐步过渡到肢体功能训练,助力改善其肢体活动能力;言语治疗师则耐心引导陈先生开展发音训练与吞咽功能训练,帮助其恢复语言和吞咽能力;
护理团队时刻密切监测陈先生的生命体征,加强气道管理与各类管路护理,积极采取措施控制肺部感染,同时重点做好压疮、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预防工作;
照护人员也全力配合,协助陈先生完成日常起居照料,并给予其全面的生活支持与心理疏导。
在整个团队的协同协作下,陈先生的病情逐渐趋于稳定,康复医师根据其恢复情况逐步调整气切套管型号,最终成功为其完成封管与拔管操作,帮助陈先生摆脱了气道依赖。
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陈先生在多方面功能上均取得了显著改善,成果令人欣慰。

语言上从发模糊单音进步到能说简单词语、主动与医护及家属交流;认知上可正确识别探视亲人,通过表情、点头互动且思维日渐清晰;吞咽上从完全鼻饲转为能安全进食少量流质、半流质食物;肢体上从需多人扶持坐起,到能独立稳坐,再到辅助下站立、尝试迈步,每一步都体现积极变化。
从意识不清到逐步恢复交流与活动能力,陈先生康复过程中的每一次突破,既是对我院康复医学科专业诊疗能力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患者自身坚持与家属默默支持的最好回馈。
未来,福州国德老年医院康复医学科将持续深耕脑梗死康复领域,不断优化康复技术与服务流程,以更精准的康复方案、更贴心的医疗照护,帮助更多脑梗死患者跨越疾病障碍,逐步回归家庭生活,重拾有质量、有尊严的人生。
(注:本案例为康复治疗过程的客观陈述,实际效果因人而异,请谨慎参考。)

